2009/05/31

2009/05/29 中福宮練車

6/21 即將在中福宮舉辦桃園縣縣長盃MTB錦標賽, 有 XC 及 DH 兩組. 這場比賽也是桃園縣要選出參加全國運動會的登山車選手選拔賽, 但也歡迎外縣市選手參加. 那有什麼好說的, 一定要去玩的啦!!

中福宮一直以來都以它的下坡賽道及土坡飛越等等的地形聞名, 平常騎慣 XC 不敢飛來飛去的我們, 一直都沒有機會可以來這兒玩玩, 直到這次比賽有 XC 組的出現, 讓我們的興趣大增. 加上車友們口耳相傳, 這次的 XC 路線有不少刺激的關卡, 說什麼也要來體驗一下!

在經過小小的迷路後, 終於找到了中福宮, 整裝完畢, 準備上場...


在等待出發之前, 小高先來個上樓梯熱身...
沒掉漆... 但漏水...
還好有找到噴掉的吸水頭,
不然他今天就要一路含著水管騎車了.


本日最不蘇湖照!!
不用含水管騎車的小高, 假藉扣安全帽之名, 強含青姐?
還是兩人本來就有一腿... 再加兩手?
仔細看看兩台同型號同塗裝的"情侶車"...


江爸家的可愛狗...


XC 組出發後, 阿丹帶著正宏跟小高兩位快速部隊在前面衝衝衝, 呂教練則在後面帶我們其他龜速組. 一陣令人搞不太清楚彎來彎去的陡上坡後, 來到了這傳說中的"亂石陡坡".


呂教練先示範下亂石陡坡



Tony 下, 前半段控制得還不錯,
不過後來也掉漆了...



青姐的第二 try... 掉漆.
有鑑於前一天在虎頭山大陡坡,
眼看青姐即將成功破關, 我忍不住心中的喜悅為她加油,
哪知一聲"有了!有了!", 竟成為她無法完成的魔咒.
這次雖然我嘴上忍住了, 但在心中仍是為她吶喊..."有了!有了!"
就醬... 掉漆啦~~~
不過下午場的 DH 賽道, 我因為車子故障沒上山一起玩,
少了我的有了有了, 青姐神勇的跟什麼一樣, 見一個坡就殺一個坡...
難道她在我面前會害羞?
原來是... 不夠陡的坡, 她還下不了.
一定要垂直的才行~~~ 強



達文西的彣昌來做正確示範,
雖然沒有降座管, 依然輕鬆下去.
可以看到他身體放得很鬆, 很柔軟,
不用整個身體都拉到最後面, 這樣會變得太僵硬,
進入坡頂的時候就控制好速度, 前後輪不要鎖死,
輪子要轉動, 才有抓地力, 才好控制方向.
影片中也可看到偶有打滑的情形,
身體放鬆, 用身體(屁股)去帶車子控制方向...
vola, 成功!!



接下來是對照組 - 白馬,
雖然速度有控制, 輪子也有在轉, 不過身體太僵硬了.
車頭跟後輪稍微被石頭彈跳一下, 改變了方向,
他一緊張, 就又更救不回來了...


拍了四次白馬都沒下成, 反而越來越遜, 我被太陽曬到頭昏肚子餓忍不住, 自己騎大橘白下去了... 除了快到底時, 閃不過兩位牽車的隊友沒成功而落腳外, 其他只要保持在自己還可以操控的速度就可以過. 雖稱不上如行雲流水般的遊刃有餘, 但倒也是穩紮穩打有驚無險慢慢的下了.

這坡雖不比我們在虎頭山騎的那條大陡坡陡, 但滿地的鵝卵石卻讓路線更加困難, 好玩好玩!!



另一個技術性的關卡, "看不見的坡".
從上一層看下來, 只看到那塊木板, 看不到下一層的坡,
我跟小黑先下來看一下, 克服心理上的障礙, 下!! OK 的~~~
而且更好玩的是後頭沒拍到的路線,
一氣呵成, 感覺真爽!!



Tony 在這邊下得有驚無險... 爽!!



又是一組對照組...
彣昌身體很放鬆, 坡中還可用屁股來帶車子控制方向;
白馬雖然成功的下, 但可以感覺他整個人很僵硬,
最後坡底的那個小落差, 也可看出身體放鬆跟僵硬時不同的反應.


這一整段路下來, 有需要相當體力的 off road 爬坡, 也有高難度的陡下路段. 相當精彩的一條路線. 只剩三個禮拜, 該好好來安排一下訓練計劃了!!






吃完午餐後, 江爸載 DH 選手們上山看路線.
我的大橘白測試輪組故障, 所以留在山下納涼.
隊上有正宏跟青姐要參加, 其他 XC 隊友也想上去玩玩. 車子坐不下, 江爸就用繩子拉....
你們這些 XC 選手... 太混了吧!!


DH 路線練習完後, 正宏跟青姐開使練習飛飛跳跳, 我們一旁不敢飛的, 就坐著看表演啦!! 正宏太久沒飛, 也沒飛過這麼大的, fu 一直抓不到, 剛開始時看他落地很不穩, 還真是讓人擔心... 還好到最後有抓回一點 fu, 越飛越穩, 快要可以飛過那條路了. 不過他真的累了... 還是休息回家吧.


斷手小天王的 reign 飛得很高,
車上的人卻不是車主... 哈哈...


今天真的相當感謝江爸跟呂教練, 還有阿丹及當地車友的帶路, 這條 xc 的場地真的是太讚啦!! 除了要體力, 更有技術上的難度... xc 菁英組的車友們, 一定都要來玩一玩, 支持一下!!

2009/05/30

輪組的比較心得

手邊有兩組 29er 的輪組, 一組 WTB LaserDisk Trail 29er 是從網上買來的, 另一組則是廠商提供的測試品

之前測試 69er 或 B9er 設定時兩組都有用過前輪. 大橘白誕生後的這幾個禮拜, 使用的是廠商拿來測試的輪組. 對這組輪子的初步印象相當的好, 剛性好, 慣性強. 雖然總重量比 WTB 輕, 但整體的感覺比 WTB 硬, and 紮實. 今天換上 WTB 騎貓空, 明顯的有感到一些不同的地方.

同樣的齒比跟前後輪的搭配, 最先發現的是滾動慣性. 在市區平路跟下坡上, 覺得 WTB 這組輪子怎麼比較不會滾, 速度比較沒法維持? 但同時踩起來的感覺, 卻又比測試輪組要輕腳一些?

之前測 B9er 時就發現測試輪組的剛性要比 WTB 的強上一些. 也許是因為這樣, 讓測試輪組有比較好的慣性, 而 WTB 就必需要多踩一些來維持速度.

那輕腳的感覺呢? 兩組後花鼓都是 24 咬合齒數的設計, 但踩起來可以明顯的感覺到, WTB 咬合時接觸的那一瞬間是比較強的, 這是不是意味著 WTB 花鼓棘輪座內的材料比較強壯, 咬合後帶動傳動系統比較不需要使用到車手較多的力量?

而在 off road 的騎乘上, WTB 就明顯的要比測試輪組舒適的多. 不過它那花鼓培林的密封性實在是太差了, 快拆一上, 就把那封住培林的防塵橡膠蓋擠了起來, 土石泥沙全都跑進去了. 反觀測試輪組, 使用對鎖式來固定, 防塵效果一流, 不過鎖的緊度實在是不太好拿捏, 太緊轉不順, 太鬆一下子又開了. 加上我又使用硬叉, 力量似乎都集中在軸心的某一點上. 昨天一趟中福宮 XC 賽道下來, 前花鼓的軸心就掛點了. 輕量化的產品, 似乎是不適合 single speed + 硬叉的騎法? 看看 WTB 能夠撐多久吧.

用 Hardtail 跟硬叉來騎, 真的很容易就能感受出不同產品之間的差異性, I like it!!

2009/05/25

虎頭山制服店男孩 II

貓空一姐大尾天使自南洋載慾歸國, 吃膩了南洋酸辣口味, 一定要帶她去充滿台味的制服店玩玩...

先來張青姐招牌 "大頭牛"照...


大頭牛照一定要有乳牛裝...
可惜只有牛, 沒有乳...


E04!! Look Three Small!!!


虎頭山橘白制服店
多樣性的選擇, 大眾化的口味,
任姐挑選...



青姐與她的小橘花


至尊來虎頭山總是當攝影組, 今天發現他驚人的秘密...

假裝拍攝隊友小高劉...


其實是在拍攝一旁的中年男子...
該男子也感受到了至尊的貼心舉動,
回眸給了一個曖昧...


這一個, 就免了...
狡兔不吃窩邊草...


其實... 這一位才是橘白車隊的始祖啊...
正在檢查他的軟橘白.



這天可說是虎頭山大陡坡摔摔樂嘉年華, 更多精彩影片請看 阿亮的單車日記

2009/05/17

大橘白貓空首航



今天其他人約騎五指山, 但我是個觀念保守, 行為也不放蕩的人, 新玩具首航還是要選自己熟悉的地方. 加上今天車上不少零件的搭配都我都還沒適應, 一下就去拼五指山, 只怕小命難保. 還好小高情義相挺, 陪同測試拍照, 順利完成首航任務!!


耶~~~ kona!!


Trigon 的超粗 carbon 叉很大,
原本是其他客人要訂一隻碟煞專用, 請廠商烤成白色, 結果廠商弄錯了.
看了看原廠網站的規格, 原本以為是我在找的 48mm offset.
不過在跟廠商確認後, 才得知是 38mm 的,
在經過計算後, 72頭管角配38mm 其實是還 ok, 就給它收下來了.


這也是跟車架一樣, 透過海內外各式人情管道弄來的座墊,
還不錯坐, 不過比我原本的座墊還要寬,
重心後移時腿會卡到要開開.
還在適應中.


這組是廠商借來測試的煞車,
carbon 的 lever 剛看到時會怕他軟軟的,
一拉起來驚豔了一下... 厚... 很硬喔!!
我的感覺, 比 SLX 的lever 硬, 跟 XT 差不多,
另一位車友覺得比 XT 的還硬.


ok, 我承認,
這隻超粗的 carbon 叉很大實在是不搭那細細的鋼管車身,
不過對我的心理有比較大的安定作用.
而且... 真的很好用!!!


車店老闆從倉庫的角落, 貨架的最底層,
翻出了這隻古早前客人拆下不要的五爪 XT 大盤,
正是我想要的啊!!!


這古典的味道配鋼管車, 讚哪!!!
而老闆不知幾百年前搞來的一堆五爪登山車專用的32t單速齒盤, 沒人要買,
也是庫存許久沒有動靜, 難道早就料到有這麼一天要賺我這怪咖的錢?


坦克單速鍊條太貴了, 還是用淑女車單速鍊條就好了.


喔耶~~ kona again.


山裡的林道, 才是大橘白該來的地方啊.


今天主要的測試重點, 在於看看大輪徑的車子在比較刁鑽的小路裡, 會不會比較不順, 還有 carbon 硬叉在 off road 上的使用. 貓空第一段有一些路段是蠻曲折的, 大石頭卡在兩邊彎來彎去的, 我也是 try 了好久, 最近半年才過得比較順. 看看一些影片.



這是第一個小拐, 得拉車頭上個小小的落差後,
馬上右轉, 閃過右邊的大石頭.



這一段, 亂石緩坡.
carbon 硬叉加前後都 29 的大輪, 在此表現超讚!!
最後是我選錯路, 加上變速騎久腿力變弱了,
不然應該可以過關.
注意影片中我的屁股其實是虛坐在座墊上的,
身體必需要時時移動轉移重心, 才能通過.



小高用 Anthem 示範不落地全破!!



這個是由四顆大石頭組成的關卡,
彎彎曲曲的, 腳很容易去卡到.
一開始的上卡有點掉漆, 不太順,
但還是輕鬆過.



同一個關卡, 換我從前面拍小高.
這路騎起來, 比畫面上看起來的感覺還要窄...



接下來這個鐵橋, 一直是我的心理障礙.
兩年多前初騎 off road, 就在這摔到橋下1米多的石頭上,
安全帽裂了!!! 還好頭殼沒事...
一直到這幾個禮拜, 貓空的地乾到不行, 才克服了它.
過了窄橋後馬上要右轉接上一塊石頭, 再接到土路.
今天檔位有點重, 所以一些地方回腳再踩,
不是像之前用變速時是持續的踩過去, 不同的技巧.



換個角度拍小高, 他一直擔心他的比賽用胎太細會卡到.



今日陪同測試的小高, 昨天才去比坪林越野賽.



這條建大 345的胎, 只有小高這樣的高手才能操控,
說這條胎 off road 好用的, 還真沒幾個人.
小高紅瓦厝用, 坪林也用, 對它讚不絕口
不過一預到石塊樹根青苔, 就不是那麼好了...





345 打 60psi, 爬太鬆散的陡坡也不容易,
小高試了三次才上. 重心有抓住, 還是 ok 的!!
這一開始這段太陡了, 我 single speed 實在是踩不上來.
不過接下來的坡一路站著慢慢抽上去,
這時另一個驚豔: 大輪子的爬坡抓地力真的比較好!!
之前用雲豹, 即使是用 B9er 設定,
站起來抽這段後輪還是容易打滑,
今天站著抽, 後輪幾乎沒有打滑空轉的跡象!!
超屌!! 超屌!!



這隻 carbon 叉很大在這長樓梯再次讓我驚豔!!
吸震性真的比我另一隻鋼叉要好很多,
剛性卻又沒有比較差.
不過, 雖然挑了個這麼粗的,
心中對於 carbon 的不信任還是有的.
我可是用性命來做測試啊!!!
片尾小高喊了聲硬叉, 讓我差點又像在虎頭山陡坡一樣掉漆.



接下來, 由小高講解並示範騎"上"樓梯.



最後這個影片, 是給痔尊看的.
由我示範單手 off road 爬坡加錄影
不要老是說沒人看到你下了哪裡又上了哪裡,
請靠自己!!



這就是羅xx濫墾挖掉的山,
聽說這裡原本有一條好玩的路, 也是貓空的路線之一.
如今... 只剩古月照今塵...
政府應處罰他, 將此地改成大型土坡場才是!!


小高與他的戰馬 Anthem 1


騎大橘白, 就該穿橘白車衣 - 我們的隊服!!
其實本來應該是紅白, 可是廠商印的有色差.
照片比例看起來, 大橘白車... 真的跟我的身高比較搭喔!!


今天的首航, 大橘白的表現讓我超級滿意!! 過障礙跟下坡慣性那些之前談過的優點就不用再提了, 第一個是車架幾何本身, 比雲豹長 2cm 的上管, 果然比較適合我的身長; BB 高度也比雲豹用 B9er 設定低一些, 加上輪子大, BB drop 更多, 更有 "in the bike" 的感覺, 而不是 "on the bike". 再來後輪也換上 29in 後, 加上更長一些的後下叉, 舒適感提升是小事, 高速下坡的穩定性馬上就提高了許多, 同時又對刁鑽的路線影響不大, 這是讓我鬆了一口氣的地方.

另一個讓我滿意的就是 Trigon 這隻超粗 carbon 叉很大, 雖然它粗到有點不太配車子, 不過剛柔並濟, 剛性跟吸震性同時兼具. 胎壓打 40psi, 騎起來依然舒適, 抽車也很順暢, very good! 就要看它能夠撐多久了, 會持續為您用生命來報導!!

我還發現, 四方孔的 BB 跟大盤, 其實超順的耶, 踩起來感覺也不會比較弱啊. 看來要去多找幾組老大盤屯起來用.

如果要說什麼缺點, 就是加了後面大輪之後, 即使是配 32/20(約等於 26in配 32/18的 Gear Inch)的齒比, 上坡起步感覺真的還是重, 尤其是 off road 的起步, 當然這點也可以歸咎於我的腿力不足. 其他的... 要再騎騎看, 慢慢發掘囉.


好啦... 我承認, 那段單手騎上樓梯又錄影的影片是作假的. 但喘息聲是真的...

2009/05/16

2009 坪林越野賽

原本預計今天是的首航日, 但是因為某隻精肛螂放了車隊的鳥, 一早就被挖起來, 臨時參與並擔任這次賽事的攝影兼打雜. 沒帶吃飯的傢伙來拍, 用 Fujifilm F100fd 小 DC 儘量拍, 效果還算滿意. 而且意外的遇見國外知名 29er 品牌的老闆, 算是頗有收獲.

沒力氣寫字了, 就看照片吧. 有一些本車隊的不蘇湖照... 就自行跳過啦.

2009/05/15

給我來份人間肉球, 小碗的... mini review - Ergon GX1 Grip

第一次聽到 "人間肉球" 這個詞, 心中第一句就是 "What the fuck??" 然後再看看它的造型, 想說這是給那些休閒騎的人用的, 跟我無關. 而多數資深 off road 車友, 也覺得這握把形狀應該不適合拿來 off road. 也就沒在意那麼多了.

人間肉球小碗的.
牛角我自己加的, GX1 沒有一體式的牛角.
GX2 才有, 還有 Carbon 的 Pro 版.


直到去年的 Leadville 100英哩登山車耐力賽, Lance Armstrong 復出的第一場比賽, 幹掉壯哥拿下該場賽事六連霸的選手 Dave Wein, 是 Ergon 車隊贊助的選手. 之後雜誌上便可大篇幅的看到 Ergon GX1 的廣告. 選手真的會用人間肉球來 off road 嗎?

在今年世界盃賽季開始後, 跟 Ride2 站長有些交流, 並一起合作翻譯了一篇關於 你不可不知的10位 XC 車手的文章, 開始注意到 Ergon 車隊的其他選手. 第一位是來自俄羅斯的女子選手 Irina Kalentieva, 她在這幾年的世界盃舞台上有相當亮眼的成績. 另一位則是來自德國的男子選手 Wolfram Kurschat, 在今年第二站德國 Offenburg 跟第三站比利時 Houffalize 都拿下男子菁英組第二名的成績. 查了一下, 他(她)們都是使用 GX1 或 GX2-小一號的人間肉球.

這下子有意思了... 讓我也想來試試. 加上這陣子用硬叉測試輪組, 發現在使用剛性較強的輪組時, 手掌真的震的會痛! 我喜歡用硬叉, 但也想騎得更舒適些, 因此對這組手握早就想來測試一番, 無奈它價格頗高, 遲遲不忍下手. 還好有位車友使用過後不習慣, 願意出借讓我試用, 那就不客氣啦!!

一上路, 即使是在市區內的柏油路上, 就覺得真的是有減少了許多震動感. 不過才在市區騎五分鐘? 怎麼手掌就開使有麻麻的, 血液不太通順的感覺? 想是把手角度不對, 加上有那一小片肉球, 自然就會把手掌撐在上面. 下車調整一下角度, 將肉球部份再往下, 並注意別將身體的力量完全撐在上面, 果然好多了.

進入貓空林道後, 很注意使用這個握把是否會帶來操控上的不便, 結果還好, 沒啥影響. 且真的, 一整段路騎完, 手不會像之前那麼疲勞. 而且我的手也不小, 這個握把握起來還比之前的要紮實, 更不容易跑掉. 第一次測試, 印象還不錯, 對於愛騎硬叉的我來說, 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煞車的位置還要再調整一下, 以配合握把的角度. 將來有機會再來試試難度更高的五指山林道, 看看在更 technical 的地型中表現如何.

廣告一下: 在大橘白組裝完成後, 將告別陪了我測試不少商品的雲豹車架. 在越來越明白自己的騎乘風格後, 這車架的確是太小了. 商品已刊登在露天拍賣, 低價起標, 標多少賣多少喔!! 有興趣的車友可發問競標. 謝謝

Santa Cruz 也要變成大圈仔!!

Santa Cruz 的 blog 裡看到這篇最新的文.
提到他們在過去的一年半間已測試了不少原型車, 也發現了 29er 的潛力.
預計九月, 在 Las Vages 舉辦的 Interbike 中發表.
不僅僅只是 29er, 還是搭載了 VPP 避震系統的 29er.
相當另人期待啊!!!

另一方面, 捷安特你們的動作要快啊!!!
一堆人在等著 Anthem 29er 呢!!

2009/05/14

大圈仔出沒注意!!

經過了幾個月的奔波, 動用了海內外各方人情資源, 終於... 我的 29er 車架到了.


這個 logo, 內行的都知道


29er 29er 29er


Dedacciai COM 12.5 鋼管


特別的五通設計, 或者說... 該叫它四通?


單速是一定要的啦!!


就是 Kona 啦!!


08年的 Kona Unit 2-9 車架


大大的輪子, 橘色的車架, 搭配白色前叉 & 配件, 聰明的你... 猜得出來他叫什麼名字了嗎??











沒錯!! 就是..... ============> 白!!


感謝海內外所有人情資源幫我找到這隻車架, 以及提供部份測試零件. 很快他就可以上路了. 不過圖中裝的避震前叉只是備用選項, 這次將大膽嚐試 Carbon 硬叉, 敬請拭目以待.

在路上遇到時, 記得跟我的大橘白來打個招呼, 不要害羞, 大聲的叫他的名字就好了喔.

2009/05/12

650B 再測試

這幾個禮拜都是大太陽的好天氣, 貓空的林道都乾的不像貓空了. 不過正好來對 650B 做更多的測試.

先來說說輪胎吧: Kenda K1010 Nevegal DTC 27.5x2.1
之前在潮濕滑溜的貓空林道裡, Kenda Nevegal 就已展現了他的功力, 只要胎壓設定得當, 加上騎乘時適時的重心轉移, 許多地型都可順利的過關. 而這一陣子都非常乾燥的林道, 對 Nevegal 來說更是輕而易舉, 即使是打到 40, 50 psi 的胎壓, 石塊樹跟的也都穩穩的抓住, 非常另人安心. DTC 的配方, 跟之前我所使用過的 Sticky E 比起來, 柏油路上的阻力的確是小了些, 壽命上... 似乎也還可以. 從二月中左右開始使用, 至今約 3個月, 扣除中間撞歪前輪約 1個月沒騎, 大概騎了兩個月, 每週平均 off road 騎乘 2-3次, 後輪已有明顯的磨耗痕跡. 前輪則因為有與 29in 交換測試, 里程比後輪少一些, 加上前輪的磨耗原本就比後輪要慢, 所以前輪看起來還蠻新的.

後輪已有明顯的磨耗痕跡


前輪相較之下還蠻新的



接下來, 來談談 650B 這個規格:
不知為何, 從開始使用 650B 到現在, 不管是用 Manitou 29er前叉, X-Fusion Velvet 26 前叉, 或者是鋼管硬叉, 幾乎每騎必摔, 常常掉漆. 從紅瓦厝撞歪了一隻前輪後, 我就對 Alexrims 的這隻 XD-Lite 框有點不太信任, 有點軟. 再拿到一隻新的測試框後, 有試著拉高一點鋼絲磅數, 希望能加強一些輪組的剛性, 不過好像還是照摔不誤. 我一直在想, 到底是因為這框真的軟? 還是我使用非 650B 專用車架造成幾何上的不順? 又或是前叉 off set 與頭管角度搭配的不良? 最後決定要排除避震器這個因素, 用硬叉來測試不同的前輪, 看看到底問題出在哪.

同樣的雲豹 853鋼管車架, 同樣的 650B後輪與 1x9 速的傳動系統, 同樣 offset 38mm 的鋼管硬叉, 不同的前輪組(在使用 650B 與 29er 前輪時, 會稍稍改變車架的幾何, 主要是頭管角度由 650B的 72度變成 29er的 71度. 這部份操控上的改變先忽略, 純粹針對輪組強度來比較.
), 及同樣的胎壓:

1)國內廠商提供測試的 29er 輪組 w/ Kenda K1010 Nevegal DTC 29x2.2:
第一次使用這隻廠商提供測試的前輪是上週四, 陪正宏去坪林練車準備這週的比賽. 因為坪林的路線很平, 沒有樹根亂石落差之類的地型, 依據之前 69er 的經驗, 29的前輪騎起來應該會像平地一樣, 就把胎壓打到 40多磅. 沒想到騎起來竟然比我印象中的 29 還要顛跛! 一開始還以為是我太久沒騎硬叉了不習慣, 但後來真的確認是這組輪子真的很強. 尤其是上坡抽車, 擺車頭時覺得相當的順暢, 力用到哪裡, 車就擺到哪裡, 沒有拖泥帶水的感覺. 下坡過彎更是相當的穩定, 我感覺可以壓得更低也不會有晃動的感覺.

2)自行購買的 WTB Laserdisk Trail 29er 輪組 w/ Kenda K1010 Nevegal DTC 29x2.2:
這輪組是之前由網路上購得, 拿來改裝成 69er, 也是我對 29in 前輪的初體驗. 在坪林及貓空測試過上一個輪子後, 馬上換上這輪來試. 嗯... 比較起來, 連續小震動路面的顛跛感少了許多, 可說是比較"舒適"一些. 也許強度上較另一組 29er輪組小了些, 但抽車及過彎的穩定性還是相當不錯.

3)Alexrims XD-Lite 650B 輪圈 w/ Kenda K1010 Nevegal DTC 27.5x2.1:
跟上面兩組 29er的輪子比起來, 這隻圈就真的是軟了. 當然在林道裡是最舒適, 震動感最少的, 但抽車時, 就會覺得輪子跟不上擺動的速度, 整個抓不住節奏, 擺得相當不順暢, 加速自然也慢了. 而過彎時也比較不穩定, 不太敢壓低. 而雖然這在顛跛路面感覺最舒適, 但在高速 off road 下坡路段, 它卻不是最快的. 反而有種車頭亂彈, 不好控制的感覺, 這部份也許和輪徑的大小也有關係.

輪組的強度, 還是要用硬叉來測試才準


測試到今天, 我想... 可能是 XD-Lite 這隻輪圈的強度, 沒能讓 650B 發揮到它最大的潛力吧(當然, 我這個人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不過, 雖然在前輪上的表現不佳, 但拿來當做後輪, 到目前為止我覺得效果還相當不錯! 也許是後輪不用管到那麼多操控的精準性, 較軟的輪圈反而提供了較舒適的感覺及貼地性能? 我真的是還蠻喜歡這樣 B9er(前輪 29in, 後輪 650B)的設定. 但會不會影響加速呢? 也許吧. 這可能要再找另一組 650B 的後輪來比較了. 目前鎖定 Velocity 650B Blunt這組在 MTBR 上評價還不錯的輪組(圈), 台灣的代理進貨雖以 fixed gear 700c輪圈為主, 但好像可以幫忙代訂. 不過... 得等有錢的時候才能來搞這個. 或是, 若有國內廠商願提供測試輪組的, 也歡迎與我聯絡喔.

接下來... 經過了幾個月的奔波, 動用了海內外各方人情資源, 終於... 我的 29er 車架到了, 將開始對真正的全 29er 做測試. 敬請期待.

虎頭山制服店男孩

禮拜天的虎頭山, 大家不約而同的都穿了隊服來, 最新男孩團體就此成形.

照片來源: 阿亮的單車日記


對我來說, 又是個掉漆的一天, 唉... 對陡坡就是有個無法克服的心理障礙.

詳細遊記及更多照片影片, 請參考阿亮的單車日記.

2009/05/02

29er 也來世界盃參一咖




根據 Bike Magazine 的報導, 在世界盃 XC賽第二站德國奧芬堡(Offenburg), 已有三位美國選手使用 29er 參賽. 分別是 Gary Fisher 車隊的 Sam Schultz, Jeremy Horgan-Kobelski(JHK), 以及 Specialized 車隊的 Tod Wells.

對 29er 有興趣的車友可以多注意這三位在今年世界盃的表現.

同步推 - RIDE2 2009年UCI世界盃登山車賽 - 報導網站.

以及 2009年UCI世界盃登山車賽比利時烏伐利茲(Houffalize)站現場轉播.

4X


XC





Bike Magazine 賽前報導(較著重於美國車手)

ps. 注意第六張照片, 車手正在土砲無內胎系統, 有興趣的車友可上 youtube 搜尋 "ghetto tubeless", 將有詳細的步驟影片可學習.

可到 RIDE2 與大家一起觀看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