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2

69er - long term report - 幾何探討

69er 的設定已經騎了兩個月了, 該有足夠的經驗可以好好說明一下這段期間的心得, 並研究一些令我不甚滿意的地方.

第一就是操控的靈活性, 尤其是off road上坡時. 因大輪子加上前叉而升高的把手位置已經讓我不容易壓住車頭了, 更傾斜的頭管角度讓慢速時的轉向更為吃力, 感覺上要花更大的力氣去穩定前輪的走向. 為此我又更針對前輪及頭管的幾何做了些功課.





先量出自己車子的頭管角度: 68.5(媽啊還真斜)
fork offset: 48mm(原廠數據)
輪胎直徑: 737mm(29inx2.54)
再套入計算 trail 的公式: http://kogswell.com/geo.php
得到的 trail為: 94mm

而在做功課的過程中我找到了一個相當棒的資料:The Paterek Manual for Bicycle Framebuilders(請自行上網 google), 這可是 framebuilder 們的教科書啊. 內容中提到適當的 trail 範圍大概是 50mm - 70mm, 很顯然的我的車子超出了這個範圍許多, 會有這種不蘇湖的操控也是應該的.

但同時我也不死心, 拿其他的車子幾何來算算. 就拿去年奧運 XC冠軍跟 UCI XC冠軍 Julien Absalon 的 ORBEA ALMA 來算算. M size 的頭管角度 71, 26in 的前差 offset 38mm, 輪胎直徑660mm, 算出來的 trail = 73mm, 在加上 sag 或避震器壓縮造成的角度增加, 看起來 XC 車大多用頭管 71度的設計, 是有他的道理在的. 用不是專門設計的車架來改造, 還是有不少的缺點須要克服.

So... 理論上, 如果以我現有的前叉跟輪子, 要找一台操控靈活的 29er車架, 算出來的頭管角度應該是要在 71.5度左右了. 當然, 這只理論, 也只是影響整車性能的其中之一的因素, 還得真騎過了, 才能知道.


另外一個, 我還不太確定是好還是不好的改變, 就是 BB height(BB高度), 及 BB drop(BB 低於兩輪軸心線的高度)的改變.



剛換上避震前叉時沒特別去量, 但是一跨過上管馬上就感覺到了, "喲... 怎麼這麼高? 都快卡蛋了?". 一坐上去更是覺得離地面高了許多. 進到了熟悉的貓空第一段, 更明顯的覺得重心太高, 說的明白點... 我怕高...冏. 不過有個好處就是過亂石區時踏板不太去 K 到石頭了.



查了一下上回的測量記錄, 之前用 26in 前後輪 + 115mm 前叉, BB 高約在 31cm. 這次量, 32cm. 這是個當初有想到可能會有的改變, 但卻沒想到會這短短的 1cm 會在騎乘上帶來這麼大的差別.

最主要就是重心變高, 會有比較不穩定的感覺. BB height 升高, BB drop 減少, 車頭更好拉, 但這對 XC騎乘來說不見得是見有利的事. 加上較傾斜的頭管, 讓我好幾次差點要拉翻了車頭學陶班長那招屁股碎大石. 關於 BB 高度這一部份的研究還要再多學學.

一台腳踏車不過就那幾跟管子, 但裡面的設計卻又是如此微妙的影響著一台車的特性與個性, 一些些長度或角度的改變, 便牽一髮而動全身. 是有學問在裡頭的.

3 comments:

Unknown said...

請問一下你是去買到The Paterek Manual for Bicycle Framebuilders 這本書的呢?
我最近也有心研究車架幾何,可是苦尋不到這本書,可以請你分享一下購買處嗎? 謝謝!

basslu said...

hi 阿飛,
我沒有買, 是在網上找資料的時候找到的, 然後 google 一下, 竟然有整本的 pdf 檔, 就.... 存下來囉.

Unknown said...

呵呵
才問完我也在作者的網站找到了
雖然是舊版的
不過也相當有參考價值了
我先研究一下
謝謝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