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31

69er - 新玩具



原本只想找支便宜的 RST M-29 80mm 29er 前叉來試試, 不是為了避震, 而是為了測試 fork offset 在操控上的差別. 想不到車店老闆電話打一打, 竟然送來的是這支 Manitou Minute 29 100mm, 更過份的是, 開出來的價錢如果退掉, 可是會遭天打雷劈的啊~~~ 就收留了它吧!

問題來了, 我現在的硬叉 AC(Axel to Crown) 長 450mm, 這支的 AC 卻有 510mm, 直接裝上車人應該會被噴掉吧? 難道現在馬上就要入手 29er 車架? 雖然有中意的幾台, 甚至 voodoo 的訂就有了(voodoo 的鈦車價錢真是讓人衝動啊), 仔細想想, 還是再等等, 畢竟這樣的景氣... 於是詢問了車店老闆有沒有縮行程的可能. 我上網找了阿兜仔把避震拆了開來的照片, 老闆看了看說: OK啊, 你想改多短? 那... 就改成 80mm 吧, 如果能再短點更好!! 老闆在店裡東翻西找, 終於找到寶-先前拆下的前叉內改行程的墊片, 更讚的是, 25mm 長, 喔耶~~~ 這樣行程就只剩 75mm 了, 讚!! 二話不說, 馬上就改! 老闆熟練的拆卸著前叉一看就知道是叔叔有練過, 我還搞不懂什麼是什麼, 墊片要放哪時, 改好了. 有機會要再自己來拆拆看.

本想等用原來的硬叉設定至少下過一次五指山全部五段後, 再來換避震, 可又想趕快試這約 6mm 的 offset 差別是否真能改善操控性, 掙扎了一天, 就給他換吧.

換好後在附近公園小試了一下, 真的!! 轉向的時候那感覺有差, 比較靈活多了, 雖然不是 26in xc 比賽車那樣快, 但已經好多了, very good!! 不過, 不知是新前叉太緊, 還是我太久沒騎避震車, 又或是縮短了行程影響到氣室或阻尼油的原來設計? 對於前叉的作動覺得有點不順, 曾上網找了些關於這支的 review, 得知的確有些人更換不同的油或什麼什麼的來讓它更合車手的習性. 我想我先這樣來試一陣子, 再來決定要不要改些啥吧.

2008/12/21

69er long term report - 兵敗五指山

出來騎, 總是要還的.
可他還偏偏挑這天, 天氣最好, 路面最乾, 體能最足的這一天要你還....
更那個一點... 同一個地方還.

2008/12/21, 萬里無雲天氣晴, 楓林橋上風櫃嘴個人 PR: 35分半 (single speed, 32/18).

上風櫃嘴創下個人 PR 後, 有點忐忑不安的要來測試硬叉+29前輪, 等不到小黑上來, 放生團依著老規矩, 放生了. 進入林道後, 也許是今天地真的很乾, 也許是今天體能充足, 但我覺得 29"前輪給我的信心比 130mm前叉還要大!! 雖然用硬叉, 但下的就是比以前順, 連之前都不太敢下的第一段出口的窄溝, 輕而易舉的就下了. That feels fxxking awsome!!!

有了大輪子的加持, 自信就來了, 不過... 自信跟自大往往就是那一線之隔啊. 第二段大崙尾的高速下坡路段是前所未有的乾, 試著利用邊坡壓車過彎, 一個, 兩個, 超順, 再壓一個, 再快一點!! 一個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 我已經在地上滾了一圈了. What the Fxck just happened?? 研究了一下事故地點, 這個邊坡因為工程車開上來的關係變的特別鬆, 加上超乾的天氣就變成了沙地一般鬆軟, 沒有避震緩衝的前輪瞬間被改變方向, 身體對這突來的失誤反應不及直接噴了出去, 腳踝也因此扭傷. 過了碧山營地本想繼續騎, 不過腳踝實在沒法用力脫卡, 只好回頭自行先下山回到停車處一邊冰敷一邊等.

好不甘心啊!! 今天的狀況這麼好, 竟然... 仔細回想, 那竟然也是我第一次騎五指山摔個稀巴爛到肩頭舉不起來的地方. 也許... 這是個什麼訊息??

今天的摔車, 只能怪自己對地型判斷的大意, 並不是車子的問題, 相反的, 這 69er 設定反而給了我更多的信心, 連上山都創了我自己的紀錄(當然練了三個禮拜的 LSD 功勞也不小). 等不及想試試前後都是大輪的 29er了.

2008/12/19

在台北, 一個感覺像巴黎的角落...



凌晨 2:00 多, 在那兩位巧克力女孩的工作室裡, 幾個朋友莫名其妙的當起義工為她們趕著隔天要出的貨. 從法國回來的長髮吉他男站在廚房洗碗臺前洗洗弄弄望著窗外, 突然有感而發的說"這裡的感覺好像在巴黎..."

"啥?? 有沒有搞錯啊?? 台北跟巴黎?? 差太多了吧??"巧克力女孩一號無法克制的用了深夜不該有的音量喊了出來.

長髮吉他男解釋著, 不是指景象, 而是這種... 朋友們聚在一起的感覺.

朋友們聚在一起, 做一些小事, 喝點小酒, 聊著小天... 沒什麼人生大道理, 沒像 party 那般喧鬧, 更沒有灌酒拼生死, 很... 生活的感覺. 說白話一點, 就是 LDS, 喇著互相都懂的滴賽啦.

我懂, 有時候不是你去了哪, 吃了啥, 玩了什麼鳥讓你開心, 而是一起跟你一起做這些事的朋友們.

So... To my all dear biking friends, you are as sick as I am. 偶棉都素步蘇湖的倫啦!!

同場加映強力推薦超好吃 "馬的, 松露巧克力" (mud truffle), 去傷解瘀透中氣!! 要訂購的可以找我.

巧克力訂購請洽:
mudtruffle@hotmail.com
or
0966296858
Amelie(艾蜜莉)

2008/12/18

霹靂貓單車賽...


主旨: 為推廣 fixed gear 正當休閒娛樂... XX##$$%%... 特舉辦此比賽.
辦法: 須遵守交通規則,需要有煞車,需帶安全帽,需要前後燈,但比賽途中安全/行為自己負責,也就是要闖紅燈是你家的事,個人造業個人擔.... @@##$$%%^^&&

underground 的比賽不用說那麼多廢話, 出來騎就對了!!!

這次臨時來當 B關拍照人員,
沒能從頭開始參與規劃有點可惜,
不過能盡一點作用來一起推廣 fixie,
套句主辦人阿財的話: 賺到!!

相關新聞報導聯結:
貝哥哥指南
野貓單車賽介紹
Rangers的山林遊記 - 2008野貓賽花絮

我這兒... 看點照片就好啦

喝!! 一到報到現場就被這陣仗嚇一跳... 180 多人報名...


小折來的還真不少... 來試試 fixie 吧!!


比賽紀念 T-shirt, 彩虹霹靂貓衫, 配 fixie, 帥!!

蓋我!! 蓋我!!


關主來不及蓋章!!


蓋我!! 蓋我!!


喘到爆, 別以為台北市騎車很容易!!


以下為正妹特區!!!









fixie 小桃紅, 超正!!

2008/12/14

69er 初體驗

中埔山, 我發射最多次的地方. 貓空, 每週必騎的路線. 用這兩條路線來測試新玩具, 最能感受出其中的差異. 這兩個地路線大家都熟, 就不多提了, 直接來說說車子吧.

先從優點說起:
1)慣性: 在台北騎車, 不管往哪去, 總是要騎段公路, 再爬段坡, 大輪子的慣性優勢在此感受相當明顯. 尤其是爬坡, 抽車加速時, 帶上一定的速度後(沒碼表, 不過應該是有12k/hr以上), 就覺得越抽越輕鬆, 當然你要有那個心臟跟腿力才能持久, 這兩條路線中, 上台和瓦斯的坡跟政大一街都不長, 還撐得住, 下回要騎五指山時就可看看上風櫃嘴有沒有差了.

2)過障礙的能力: 這在貓空第一段的亂石區緩上坡體驗最深, 這一段以我的技術層級, 我只有以前用 trance 時能不落腳過, 用 hardtail, 最少也要墊一次腳, 用硬叉則是踩兩圈就下來一直重覆, 這次原本沒抱太大期望, 沒想到只落地一次(還是因為太驚訝與興奮才落地的)就騎完了, 真正體會到這個優點, 也體會到 Don Cook 所提到這個優勢不等同於26in + 避震所達成的效果. 可惜這一段中間的兩根倒木被不知是誰鋸掉了, 頓時少了好多樂趣. 而下坡或下落差的部份, 尤其是在中埔山, 有些之前用前避震還要猶豫一下才趕下的地方, 今天就順順的下了, 可能是輪子大, 離視線比較近這一點給了我比較多的信心.

3)過彎: 有刻意要嚐試壓車殺彎, 雖然我的技術還沒到家, 不過感覺比較敢切, 且切的路線比我用 26in 還要好, 這個部份還要再多試試.

缺點:
1)操控: 比較明顯的感覺是在 off road 慢速上坡, 其實就像是 26”+130mm 前叉在爬坡的感覺, 轉向不易, 但倒不會有車頭要浮起的感覺. 因為這週是LDS團, 沒有人想去爬二格, 下回再去試試. 這轉向的問題, 希望能用換之較長 offset 的硬叉來改善(Surly Instigator, 447mm長, 43mm rake 好像蠻適合的, 不知弄不弄得到). 下坡時就還好, 沒有太大的差別.

2)嗯… 沒了.

啥?? 缺點就這樣?? 是的, 目前騎起來真的是沒啥缺點, 車子太小上管短了點而造成一些些的 toe overlap 是當初選了小一號的車架, 怪不得別人, 且實際在騎的時候(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造成任何問題, 靈活度也很好.

I Dig It!!!

2008/12/11

69er - 最佳體位??


趁著下午車店裡客人還不多,
馬上去借工具把前輪換上,
換好後在公園及人行道試騎,
嗯... 的確, 雖然是硬叉,
但上障礙物的確是輕鬆很多,
車頭輕輕一提就過了,
感覺真的比 26in+避震還容易,
手把離地高 100cm,
跟130mm前叉sag後差不多,
車頭在慢速轉向時有一點吃力,
如果能換個 offset 多一點的前叉應該可以改善靈活度.
起步加速沒有明顯的變重或變慢, 可能後輪還是 26in 的關係,
齒比不用換, 不錯!!
不過可以感覺到平路上速度起來後的慣性真的有比較好,
下坡應該會感覺更明顯.

還不錯, 再來就看 off road 實際的表現了.

比大小


終於... 讓我找到一組 29er 輪組,
WTB LaserDisk Trail 29,
之前網路上看人家照片, 覺得好像沒有差很多,
直到拿在手上才發現... 真的是好大一圈啊...

拿到後第一件事就是先到車店借校正台看看輪子有沒有正,
還不錯, 張力也 ok, 重量也很輕.
不過我比較擔心的是這款 XC Racing 用的輪組只有 28根鋼絲,
且放張力時明顯可感受到比較軟,
不知受不受得了硬叉下五指山的摧殘.
先用再說囉...
不久的將來, 應該還有另一組會入手...

2008/12/09

做功課: 26in, 29er, 650B, 69er, B9er....

昨天, 差一點就衝動購物要買一台超前潮流的車, Haro Beasley SS 650B, 不過最後 hold 住了. 之前針對 29er跟69er做了不少功課, 雖知道 650B 這規格,但沒有特別去注意, 差一點就撩下去了. 還是決定先把功課做足了吧.

也許我真的是一個反骨的小孩, 登山車主流中行程越來越長, 避震設計越來越多元的全避震車, 以及多到數不清的變速, 和動輒十幾萬的零件等等, 都引不起我的興趣. 簡簡單單的 single speed 跟硬叉(偶爾想偷懶時用個前避震), 反而可以給我更多騎乘的樂趣.

不過, 男人嘛, 對於他心愛的玩具, 總是會想要這邊弄弄那邊改改的, 看到了國外網站關於大車輪的討論報導, 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 加上在台灣根本沒什麼人騎(只看過狂野山豬的 Ceri 騎台 Niner R.I.P.9, 和廠商給長鬃山羊阿桂大哥測試的 Haro Mary SS), 這樣的獨特性, 更讓我想要來好好的研究一翻.

29er
發音 two-niner.
目前從其他人的討論及測試中所了解到29er的好處不外乎這幾個:

1) 過障礙較容易
2) 較容易維持速度及動能
3) 更大的輪胎與地面接觸面績可提供更佳的抓地力
4) 過彎穩定
缺點:
1) 軸距長, 操控上較不零活
2) 起步較重, 較慢
3) 車架頭管角度設計與前叉 offset 要配合
4) 車架角度要重新設計
5) 身高太矮的車手不太能騎
6) 長行程的全避震車架將更難設計

650B
針對 29er 這些缺點, 又有人推出了 650B(或稱 27.5in) 的規格. 這裡有一篇 Kirk Pacenti(650B的推動者之一) 的訪問, 談到650B 的優點. 從車架設計的角度來看, Pacenti 認為 650B 最適合 4-6吋或以上的全避震車, 兼具29er 過障礙及維持動能等更容易的優點, 及 26吋較小輪框的強度和靈活性, 更重要的是可以幾乎不用更改現在已發展成熟的 26 吋車架幾何來重新設計, 許多零件, 甚至車架等, 只需少許改造或甚至不用改都可以與 26吋的共用. Dirt Rag 已有改一台 SantaCruz Heckler 做測試, 我也想來改改玩玩.
補充一下, 650B 並不是新的規格, 如果當年不是蘇俄陸軍在大戰期間把 650B 的輪胎全都搞走, 今天的登山車可能就不會是 26吋的了. 且 650B 其實在歐洲的旅行車市場還算是普遍的, 只是這一兩年才被登山車界發現它的優點. 至於能不能存活下去, 就看市場的接受度了, 29er 走了近10年才在這幾年熱起來(至少在北美車展看起來是如此), 不過除了美國以外, 好像其他地區的接受度還沒那麼高, 若 650B 真能如 Pacenti 說的這麼適合 4-6in 的全避震車, 適用車手的身高範圍也較廣, 也許將來在 Trail, All Mountain, 甚至 DH 的市場將會有新的變動.

69er
發音(six-niner)
前輪 29in, 後輪 26in. 在29er 出現之後, 及650B出現之前, 有的車手覺得 29er 雖有他的優點, 但卻少了如同在騎 26in時的那種靈活度, 於是乎就有這樣的改裝出來. 而最先設計或說量產 69er 專用車架的應該是 Carver Bikes, 再來就是 Trek, 當然另外還有很多 Frame builders 可為客戶量身訂製那就不多說了.而這麼做的理論就是結合 29er前輪容易過障礙的優點, 加上 26in後叉較短較為靈活的優點, 且基本上只要前輪能過, 後輪就會跟著過.
不過不是所有的車都能這樣改,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可使用長行程前避震的 All Mountain Hardtail 是最適合的了. 我正打算把我的雲豹 853來改一改, 不過… 得先找到29er 的輪子先.

B9er
前輪 29in, 後輪 650B. 如同前面提到的, 有的 26in車不用修改就可以塞進650B 的後輪, 愛玩新東西的人自然不會放棄亂改的機會, 只不過目前這樣改的人還不多, 但聽到的都是蠻正面的, 當然後輪比 26in 大一點, 理論上是會穩一點囉.

我真的很想有機會把這些組合都來試一試, 不過雖然大多的輪子零件等都是台灣做的, 但沒門路, 沒管道還是拿不到, 可惜啊~~~ 生在這個自行車王國.


p.s. 歷史沿革這東西不是我在行的, 能找到多少資料算多少, 這裡先找到一篇 Don Cook(登山車名人堂館長) 在 Dirt Rag 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觀於推動29er 規格的文章, 還蠻不錯的, 有空可以多看看.


如有錯誤還請指正.

另外再加幾篇參考的文章跟討論:

69er pro's and con's ??

Dirt Rag - Carver 96er review

Black Mountain Cycles: 650B

Pacenti 650B review

Mtbr 29er forum

Mtbr 650B, 69er… forum

2008/12/08

一些測量數據

在認清了自己沒有高來高去的本錢跟天份後,
試著來找出更適合自己的騎乘角度.
車子設定的一些幾何數據:

==============================================================
車架: 雲豹 853, 17in, 575mm ETT.
前叉: Rockshox Recon 351 85-130 U-turn
龍頭: Thomson 90mm 5度往上
把手: Da Bomb bad bone 1" rise bar, 680mm width
reach(座墊鼻尖到龍頭鎖把手處): 48.7cm
---------------------------------------------------------------
前叉: 130mm 長
BB高: 31.4cm
把手高: 105.5cm
頭管角度: 69.5
座管角度: 72
---------------------------------------------------------------
前叉: 115mm 長
BB高: 31cm
把手高: 104cm
頭管角度: 70.5
座管角度: 73
---------------------------------------------------------------
前叉: 90mm 長
BB高: 30.25cm
把手高: 102cm
頭管角度: 72
座管角度: 74

以上的設定在爬坡時相當難受,
整個 reach 稍嫌短了些, 不好爬.
下坡時雖身體雖可以後移多一些,
不過會感覺前輪浮浮的.
==============================================================


換個龍頭先:
==============================================================
車架: 雲豹 853, 17in, 575mm ETT.
前叉: Rockshox Recon 351 85-130 U-turn
龍頭: GT 110mm 15度朝下
把手: Da Bomb bad bone 1" rise bar, 680mm width
reach(座墊鼻尖到龍頭鎖把手處): 52cm
---------------------------------------------------------------
前叉: 130mm 長
BB高: 31.4cm
把手高: 103cm
頭管角度: 69.5
座管角度: 72
---------------------------------------------------------------
前叉: 115mm 長
BB高: 31cm
把手高: 102cm
頭管角度: 70.5
座管角度: 73
---------------------------------------------------------------
前叉: 90mm 長
BB高: 30.25cm
把手高: 100.5cm
頭管角度: 72
座管角度: 74

以上設定主要是增加 reach 長度,
一下子加長了3cm, 一開始還頗不習慣.
但沒有意外的, 果然爬坡改善許多,
而意外的是, 連下坡也穩定許多?
可能是長龍頭發揮了保持直線前進較穩定的作用,
比較沒那麼靈活不易操控(個人技術不好?).
不過一趟虎頭山騎下來,
覺得把手有點過長,
而前叉設定在 110mm 長時, 上坡下坡皆適宜.
不過上坡時若能有牛角可握,
對 single speed 不得不抽車的唯一爬坡秘技應該有幫助.
==============================================================

再來換把手:
==============================================================
車架: 雲豹 853, 17in, 575mm ETT.
前叉: Rockshox Recon 351 85-130 U-turn
龍頭: GT 110mm 15度朝下
把手: Titec HellBent 平把 9度 sweep, 640mm width, w/ 小牛角.
reach(座墊鼻尖到龍頭鎖把手處): 52cm
---------------------------------------------------------------
前叉: 130mm 長
BB高: 31.4cm
把手高: 102.5cm
頭管角度: 69.5
座管角度: 72
---------------------------------------------------------------
前叉: 115mm 長
BB高: 31cm
把手高: 101cm
頭管角度: 70.5
座管角度: 73
---------------------------------------------------------------
前叉: 90mm 長
BB高: 30.25cm
把手高: 99.5cm
頭管角度: 72
座管角度: 74

換成了較窄些的平把手, 再加上小牛角,
雖然 reach 長度沒變, 但把手高度相對降低,
還沒實地上路測試, 不過我覺得越來越接近我要的 style 了.
我還是比較適合 xc 騎法的啊.
==============================================================

弱了...

騎了幾個月的變速車,
換回 single speed 後腿力明顯的弱了.
連騎個貓空都會感到腿痠,
隔天再戰虎頭山更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即使如此, 這種大腿燃燒痠痛的感覺,
還真是不錯啊...

that feels good!!

2008/11/29

重練日誌 (完) Back To Single Again

我也實在是受夠了落鍊這件事,
還有鍊條打在後下叉的聲音,
還有變速時那"喀"的一大聲,
還有那種總在不是最適合的檔位的感覺... 等等等,

不知在哪看到的一句, 說的真好:
"I want to ride my bike, not operate it."

so... I am back to single again.
and that feels really good!! 很蘇湖...

重練日誌 (九) 認了吧...

我真的認了...

高來高去飛飛跳跳, 我真的是沒天份再加沒體質啊.
受過傷的頸椎腰椎跟膝蓋, 只要稍稍沒做對動作,
馬上位置就跑掉了, 只能找整脊師去報到.
以後, 就是以輪子黏地上為主啦.

不過這幾個禮拜用平踏板下來, 真的感覺到有進步, 腳有比較黏了.
不管上坡下坡都比以前少分心兼有效率.

卡踏, 我回來啦!!!

2008/11/23

重練日誌 (八) 再戰五指山

連拼兩個禮拜的五指山, 好像從來都沒這麼精實過…

正宏為了一洗上週破記錄的12次發射之恥, 還要為爆開的 Anthem Adv 後三角報仇, 早早就已約好今天再戰五指山. 那當然是一起奉陪囉.

今天為自己計了時, 不記還好, 記了還真有點失望. 用有變速的車, 從楓林橋到風櫃嘴, 竟然只比幾個月前 single speed 上快 1分半而已??!! 就算這次用平踏板, 再扣掉等人的 30 sec, 才差那麼一點?? 真是欠訓練啊. 不過上去後沒像上回那樣累到不想 off road 下山倒是真的. So… 多少還是有一點點進步吧.

今天正宏報仇心切, 加上老闆有時限, 及回程可能座位會不夠, 當真成了放生團行程, 讓來台出差的外國車友 Jeff 先盛後衰, 到後來有點吃不消. 而我一進林道口不用20公尺就會摔的慣例, 今天也沒錯過, 害到跟得太近的 Jeff 發射, ooops! I did it again. Sorry!

跟上週比起來, 路面狀況雖然還是有點滑, 但已經算是還不錯了 今天腳踏踏板的感覺還 ok, 倒是落鍊的次數比上週少了許多, 這… 也算是小小的進步嗎?

少落鍊 = 鍊條的彈跳減少 = 車子的震動減少 = 我的收力越來越好 ??

就當他是吧… 哈哈.


我越來越想把車改回 single speed 了.

boy no bad, girl no love.

請用台式發音: 剝衣 no 杯, 歌囉 no 樂.

原來, 這個年代,
體貼的舉止, 只能為你換來好人卡.

如果是這樣, 你們可以叫我... 卡王!!


ps. 小天王舅舅, 教我怎麼杯...

2008/11/16

重練日誌 (七) 滑不溜丟五指山

雖然下了好多天的雨, 大夥兒還是決定給他來去五指山一下.我也想看看自己的”腳功”有沒有給他進步些. 加上聽說第二段高速公路將開挖做樓梯(他X的台北市長, 台北自然的地方還不夠少嗎??), 再不騎可能就沒機會了.

車子停在劍南路, 正要上攻風櫃嘴時, 發現後煞沒了!! 可能是裝後輪時碟盤不小心ㄎㄠ掉了半塊煞車皮, 本來以為要提早下課了, 這時發現了 BB7機械碟的好處-把兩邊來另片都轉進去, 硬殺!! 就這麼騎著磨著碟盤的車子上山了. 騎到最陡最喘的地方才想到, 上坡可以不用讓它磨啊! 豬頭!! 不過, 為了不想留個落地的臭名, 還是沒下車調整直上海倫咖啡. 下回可要放聰明點.

即使行前已表明了這不是放生團, 但一群人還是沒因此鬆懈, 到山頂前後沒差多少時間, 也沒耽擱太久就衝下山了. 一進了林道果然如預期般的濕滑, 後輪的煞車還是不足, 幾次前煞太多差點噴出去, 只好再轉, 終於有點用了. 一路上只聽得前人相互漏氣幹醮, 我騎在後面, 本想慢慢研究一下平踏板, 不過路面濕滑讓人不得不全神貫注在路線上, 等平緩一些的路段才回神過來想到踏板的事, 發現自己其實大部份的路段腳都還黏得住, 直到上坡時才明顯的感受到”卡踏真好!”

最後兩段, 再度驗證了膏存量不足的事實, 雖然今天有帶補給品, 不過肌耐力明顯衰退, 雖不至於像小天王或黑哥那般抽筋, 平常的貓空騎的太散慢了. 我們要開始... 冬季五指山特訓!!!

如果不飛不跳的話, 一些小落差其實腳都還算蠻乖的沒亂跑, 這應該算是有進步了吧. 再幾個禮拜, 如果我 bunny hop再沒啥進展, 我就要公開承認我沒有飛飛跳跳的天份(or guts), 將會把重心放在 single speed, 硬叉等不蘇湖界了.

2008/11/11

2008 SSCXWC

這是一場在米國波特蘭所舉辦的 The 2008 Single Speed Cyclocross "World Championships", 當然, 又是非 UCI 認可的囉.

照片與報導請看這裡

Ahhhhh... I miss single speed.
我知道我為何會如此讓人不蘇湖了...

I meant to be single.

2008/11/08

重練日誌 (六) 以賽代訓玩泥巴

2008年11月8日, 美利達盃湖口裝甲基地越野登山車賽.


路線一如預期般的平緩, 卻不如預期中的一圈 4.5km 長,
熱身試騎時, 的確有點無趣的感覺.
不過氣象預報該下的雨, 終於趕得及在我這組出發前下了起來,
讓原本不怎麼有難度的路線頓時有趣了起來.
顏射, 腿射, 胸射, 背射, 眼睛射.... 喔~~ 泥巴噴濺的我全身都是,
輪胎全成了甜甜圈, 更增加了路線的難度,
男兒本該玩泥巴啊!!!

輪胎變成這模樣時, 就真的是要靠技術啦. 還好我們都已習慣了貓空的濕滑地形.

通過終點!!

順利完賽沒被套圈, 笑得臉都歪了.
(26in的車比例真的感覺很小, 我要找台 29er 來了, 山豬 Ceri 的 Niner 超殺.)


貼心的湖口基地還準備了高壓沖洗區, 讓選手們輕鬆的清洗車子.

而 Enjoy 車隊此役更是大豐收,
正宏 M20 第二, Johnny M30 第二, 小高 M25 第五, 馬妹 W20 第四,
路克 M25 第六, 柚子 M25 第四,
我嘛... 只有完賽未被套圈獎, 貢獻團隊積分 1分.
團體總成績第三!!! High 啊!!!!

不過本日本車隊最佳手氣獎非我莫屬,
抽中 "美利達世界冠軍彩虹衫車衣" 一件!!! 耶!!!
(如果是 VW MultiVan 車隊版的就更完美了..)

感謝美利達, 騎士協會, 及湖口裝甲基地的長官及國軍弟兄們,
你們一起辦了這麼一個精彩的比賽,
希望明年能繼續再辦(路線更長, 更有難度).

以賽代訓, 訓了些啥??? ㄜ.... 有想到再補囉...

*本篇照片由馬妹提供, 在此特別感謝...
更詳細的賽事報導, 請看馬妹的部落格

2008/11/07

重練日誌 (五) 比賽設定

為了美利達盃湖口基地越野賽, 把車子稍作不同設定.




其實也就是換個較長的龍頭跟較窄的把手,另加裝了小牛角.




一直考慮要不要換回卡踏, 最後決定以賽代訓, 還是用平踏板來下場.




比完賽後再 po 上玩耍設定

2008/11/06

夢想... 真的是可以成真的...

夢中的情人, 也終會有抱在懷裡的一天...

喔~~ 好 A 喲~~~


WoW~~ look at that curve...


ㄣ~~~ nice ass!!


呼~~~ 裙底風光~~


好一雙美腿啊~~


相當有內涵喔~~


不過吃了炸藥, 可不是好欺負的...


再看看那鎖骨的線條~~~ 啥??!! 原來是個飛天女巫!!






single speed, fixie, mountain biking,
三個願望讓我一次滿足, 爽啦!!
不過... 要細心裝扮她, 可要花點時間呢...

2008/10/30

重練日誌 (四) 膏存量不足

今天練了公路車, 才發現自己其實…膏存量不足.

從來沒有認真的練過公路車, 幾乎都是當郊遊輕鬆騎, 偶爾跟車友練車, 也都是拼幾個小山頭而已, 兩小時或50km以上不落地飛行, 這倒還是第一次. 不過已報名了美利達盃湖口基地的越野賽, 還是多少要給他練一下. 沒實際看過地型, 從網路上的一些資料照片看起來不太像是有太大的技巧性, 那就是純粹拼體力的了. 只比三圈還被套圈不能完賽的話, 那可真是大大的丟臉了.

“坪林來回不落地飛行… 行不行啊你?” 中午牽車出門時, 對於自己開出來的菜單有點猶豫. 雖然上回跟馬妹輕鬆騎過(中途加油一兩次)沒問題, 心中還是擔心沒法完成. 還一直想著要不要到小格頭就掉頭. 從國史館開始按下碼表開始計時計里程, 原本預計今天”儘量”將控制心跳在 155 以下, 不要騎得太拼, 誰知才到雙峰心跳就已經快破了, 即使稍微放慢, 心跳還是降不下來, “靠!! 不管了啦! 跟他拼了!” 開始計時才20分鐘後, 心跳就以經上到 90%, 162下, “看來今天的菜單要減半服用了,” 正在這麼想的同時, 肚子傳來了一陣微微的饑餓感. “靠! 不會吧, 這麼快就沒膏了??” 補給品沒有帶很多, 只有一小包的 energy in, 不熟練的邊騎邊把蓋子打開馬上灌了一大口, 正準備要把它一口氣解決掉時, 想到若真的下到坪林, 回程時還有一段坡要爬, 留點來備用吧. 說也奇怪, 吃完好像真的 energy就in進來了, 即使心跳還是持續在 160多, 也沒有像剛開始 150多的時候那麼喘, 是因為熱身完全了? 還是 energy in 的神奇效果? 一路順順上到雲海國小後, 覺得還心有餘力, “走吧! 把菜全上了!” 一路下滑到茶鄉坪林牌樓直接回頭. 雖然下滑的路上有稍微讓腳空踩轉動一下, 讓腿不要冷下來, 誰知一掉頭遇到上坡路, 腿還是整個軟掉. “這下真的沒膏了,” 把剩下的一小口 energy in吸乾, 不過這一小口也 in不起來了, 不只腿軟速度帶不上去, 連心跳也上不去了, 只好一直做算數, 算著剩下的里程數來分散腿沒力的感覺. 終於凹上了海倫咖啡, 不過這兒還不能落地, 還有最後的甜點 9km 的下坡. 在這最後的下坡段, 試試 heel down的踩法, 果然煞車時(沒錯, 我沒有陶子哥華麗的過彎技巧, 也沒有正宏摧毀公車的膽子, 北宜下坡我真的需要拉煞車), 身體不會因慣性而有往前要出去的感覺. Off road 的時候要記得用, 讓它變成反射動作.

本來還想去河濱多繞一下, 可是真的是沒膏了, 排乳酸輕鬆騎就當做明天的課表了.

唉… 沒有爆發力也沒有耐力, 是要怎麼跟人家去比賽啊… 而紅瓦厝, 其實也快了…

2008/10/29

重練日誌 (三) 出師不利

新玩意兒啊… 一定要熟悉了才能拿來練!! 即使只是個小配件.

時機不好, 我的兩雙手套前後共用了兩年, 已經破了再補, 補了再破, 實在是爛到一個不行了. 終於上個禮拜買了付新手套, 真是舒服好用啊!!! 不過練了兩次車, 感覺它好像不是很耐磨的樣子, 目前在重練階段, 控制得不好常常會過度用力握把手, 為了讓這雙手套能活得久一點, 決定來買個練習專用手套.

去年第一次注意到中國女子登山車隊亮眼的成績, 看到報導上的照片我吃了一驚, 她戴的是… 白色粗棉手套??!! 沒錯, 就是刷油漆扛瓦斯做木工時會戴的那種. 好, 我也來一雙試試, 為了要多一點的磨擦力, 還買了掌心有膠的那種. 25塊一雙, 賺到!!

下午好天氣, 迫不及待的想試試這便宜的小玩意兒, 看看是不是真的物超所值.出去小小練個車. 手套一戴上, “咦?? 手指的部份有點短, 粗棉材質加上膠… 有點厚, 不太靈活, 煞車壓下去會卡到中指, 嗯… 應該沒啥大礙吧?” 心中一直在評估打分數, “啊, 前面有個小落差, 那天 wheelie drop 練得還不錯, 就拿你來開工吧!” 定杆, “喔… 今天很順很有 fu 喔,” 起動姿勢, 反腳上來, “完美!!” 下踩拉車頭, “厚.. 超順,” 車子下, 後輪著地, “Perfe~~ㄟㄟㄟ~~~..啊~~~!...幹!!!!!” 整個人四腳朝天倒在地上腦袋裡已經閃過拉翻車頭摔到尾椎造成椎間盤突出要去看建成中醫或者後腦著地醒來後忘了我是誰送進去給貓掃描的影像了, 還好我有帶安全帽.

站起身來, 手肘一點擦傷, 脊椎跟骨盆大概又歪了一些吧, 還好下禮拜已跟整脊師約了時間, 應該沒啥大礙.

“怎麼會出錯呢? 這種高度, 明明就跟吃飯一樣簡單, 怎麼變成吃屎了我??” 推敲肇事原因, 應該就是那手套, 太短又太厚, 食指拉煞車卡到中指拉得不夠, 後輪沒能像預期般的鎖定而繼續往前滑行, 就整個翻過去了.

這麼一摔, 整個 fu 都沒了, 可是既然都出來了, 總得練個些什麼吧. 還好有帶另一雙公路車用的半指手套, 趕快換過來. 草草的練了些什麼, 沒有啥進度, 除了 bunny hop 好像有一點點進步, 就回家了. 回到家馬上把手套指尖部份剪掉改成半指的, 是好用多了. 不過下次… 還是要先多適應一下, 確定沒問題了再說.

2008/10/27

重練日誌 (二) 之 五酒桶山

今天騎完, 最大的感想就是…. 變速不會用!!

五酒桶山, 從兩年前開始騎 off road 時就聽過的一個路線, 不過每次都沒機會跟到, 今天終於跟他初次相會, 還好地形不難, 讓我重練後的第一次 off road 初體驗沒遭到太大的挫折.

今天最主要的重點是 focus 在腳上, 不管是上坡踩踏, 還是下坡胚車, 都要儘量讓腳踝柔順圓滑. 呵呵, 想得真美. 從停車的地方開始爬坡就吃了苦頭啦. 沒有卡踏要爬 off road 的坡, 再加上拳頭大的鵝卵石滿地都是, 一面要不斷的前後移動重心壓車頭並保持後輪抓地力, 還要一面注意讓腳去踩踏劃圓, 稍一分心馬上就下車了, 一開始還沒真的抓到訣竅, 還蠻灰心的, 不過最後第三圈熟悉了地型後, 比較能同時顧到重心跟踩踏, 一口氣上了山頂, 過癮!! 而下坡的訣竅則還沒有真的抓到, 畢竟速度一下子胚太快, 比較難體會到那細微的差異, 且今天的地型都很簡單, 只有一個地方有幾個小小的落差, 一分心選錯路, 只顧到了前輪, 腳就黏不住踏板跳開了, 還好有救回來, 要是今天去五指山的話我一定是發射的亂七八糟. 一定要找個多石頭的地方來練練下坡.

而今天最大的挫折, 不是 hardtail 或是 flat pedal, 反而是變速. 一直在想: 現在的檔位到底對不對? 好像有點輕? 退一格, 怎麼又那麼重? 要上坡了, 要不要變輕? 要輕幾檔? 太輕後輪抓不住地, 坡好像不長, 還是跟他拼了衝上去? 下坡了, 變重兩檔, 幹嘛變? 你下坡又不會踩… 感覺整路上都是一直在跟自己做這些對話, 很煩! 總覺得即使擁有這麼多的檔(9檔), 卻總是踩在錯的檔位上. 我現在真的知道我為何喜歡騎 single speed 了. It’s simple, 就是這麼簡單.

2008/10/25

重練日誌 (一)

雲豹新車架回來了...

在沒有 hardtail 的這段日子裡, 騎的是各位車友好心出借的雙避震車架, 避震器,及零件等等等. 這幾個禮拜以來, 我開始比較積極的練習一些 street 及 trial 的技巧, 也開始嚐試著多去飛一下河濱公園的那個小土坡場(其實是水泥的). 今天換成 hardtail 重練, 感受頗深.

先把車子配備說明一下: 車架同樣是雲豹853 All Mountain 鋼管車架; FOX F100R 前叉; Truvativ XR 75mm龍頭; da bomb BAD BONE 車手; 輪組仍是兩年前阿綸編的 Q-Lite + est19 xc 輪組(經過兩年 off road 騎乘, 仍然好用); 傳動系統是網路標來的便宜 sram x-7中腿(好用, 沒有導鍊器也不會掉鍊, 撿人家小摺的拆車品); Truvativ FireX 大盤, 170mm 腿長, 大小都拆了只留中間加護盤, 9速設定; 為了怕飛飛跳眺摔壞 xt 油壓煞車, 前煞是用之前舊的 tektro 油碟, 後煞是撿便宜的 BB7, 機械碟的力道還在適應中; And, of course, flat pedal 平踏板.

為什麼說感受頗深呢? 雖然之前用前後避震車練習時, 已把前叉跟後避的 compression 調到最硬來玩, 不過說實話, 沒用 hardtail 練, 你真的會以為自己收力做的很好; 沒用 hardtail 練, 你真的會以為自己的腳黏得住踏板; 好傻好天真啊... 我只能說, 還好今天有戴護具. 真的.

這一陣子的自我練習重點:

1) wheelies, 也就是翹孤輪. 這真是一個小時候沒練成, 等到現在老骨頭再來練就有點難的小技巧. 年紀大了, 腦袋裡就是會出現一些莫名其妙如拉翻車頭摔到尾椎造成椎間盤突出要去看建成中醫或者後腦著地醒來後忘了我是誰送進去給貓掃描的影像, 也就是這些影像讓我很不敢一次去拉到那個平衡點. 今天有幾次有拉到那 sweet spot, 不過一下就緊張的不會踩踏了. 很糟的感覺, so close.

2) standing wheelies, 站著翹孤輪騎, 一樣是要抓到那平衡點, 對於一些 trial 的起步動作很重要.

3) wheelie drop, 抬前輪, 後輪下落差. 這就要用到 standing wheelies 了.

4) bunny hop,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 今天跳了有一百個吧, 前面大概有50個都是跟以前一樣亂跳, 車頭拉一點點就急著想過去, 雖然偶爾後輪也能靠速度飛過, 但感覺就是不對. 中場休息一下, 仔細的想了想 Ryan LeechJeff Lenosky 的動作, 為什麼人家跳起來的時候動作這麼優雅, 我拼了命的拉還跳不起來?? Bingo!! 因為我怕車子拉翻摔到尾椎造成椎間盤突出要去看建成中醫或者後腦著地醒來後忘了我是誰送進去給貓掃描的影像又浮現了, 所以起跳即使車頭拉再高, 還是會下意識的把身體前傾, 如此一來前輪很快就會掉下來, 那後輪也很難帶起來. 好, 再跳!! 咦? 過了?? 看來今天練 wheelie 有拉到 sweet spot 有幫助喔, 身體重心比較敢往後了!! 再跳了 50 個, 雖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 而且常常起跳後腳還是黏不住踏板, 不過越來越有 fu 了. That feels fxxking good!!!

這陣子就先練這些吧, 年紀大了協調性也比較差, 慢慢的循序漸進, 切勿急燥, 不然像剛開始騎 off road 時, 看完 NWD 就以為自己能飛了, 隔天去五指山第二段還沒騎完就摔了個養傷兩個月.

重練是段漫長的路, 要有耐心啊~~~

I miss my single speed….

2008/10/23

砍掉重練

bikeradar.com(MBUK雜誌) 的一篇教學文章 “Technique: Go with the flow”裡, 請到了數次世界盃下坡賽冠軍 Steve Peat, 和多次英國國家XC, cyclo-cross, 及耐力賽冠軍 Nick Craig來示範說明如何在林道騎乘時更流暢. 最後一小段 Steve Peat 說了這麼一段話, [quote] “Nothing teaches you to ride smoother than a hardtail with flat pedals. If you’re not smooth on this kind of bike, then you’ll be thrown off straight away – simple as that. The trouble is lots of riders now go straight on to full sus and never learn the basic smooth skills.”[end of quote]

看完這一段我愣了一下. 騎 hardtail 來訓練騎乘更順暢的技巧這我了解, 因我也親身實踐過, 真的有效. 可是 flat pedals?? 平踏板?? 一直以來都認為用卡踏能增進踩踏效率跟穩定性, 事實也的確是如此, 從剛換卡踏騎 off road 的恐懼, 到體會到卡踏的好其實要不了多久時間, 這幾年來也一直依賴著它. But平踏板讓你騎得更好?? 這倒是第一次聽到的理論. 不過既然是從 Steve Peat 的口中說出, 那就值得來好好的思考一下.

仔細想想, 過去這幾個月在練習一些 street 跟 trial 的技巧時, 的確, 很多時候我的腳黏不住踏板, 尤其是一些跳躍的動作, 因為如此, 脛骨上多了好幾個的洞. 而自己在騎公路車的時候, 其實也有發現我的腳踝不是很靈活, 沒能確實做到 heel down踩踏劃圓的境界, 當真是被卡踏寵壞了??

So… 要進步, 就得砍掉重練. 接下來的兩三個月裡, 將以 hardtail + flat pedal為訓練武器, 希望能練到兩腳板不管是在岐嶇地型或是在空中, 都要能牢牢的黏在踏板上.

目前只有一台車可騎, 要騎林道, 要練街道, 還要拿來練 trial, 不得已, 只好裝上變速跟避震前叉, but don’t worry, my heart is still single.

2008/09/27

3rd FRiDERDAY


FRiDERDAY, 由 nabiis在台北舉辦的fixed gear聚會. 這次已經是第三屆了, 第一屆沒參加到, 第二屆有去玩, 報名stand comp並打入決賽, 原本對放雙手定杆頗有自信, 沒想到栽在沒練過的單手定杆上, 可惜啊~~~

原本這次計畫是在西門捷運站六號出口集合後, 前往板橋華江橋下的場地, 將舉行競速繞圈賽及 “foot down”活動, 卻在集合前被大雨打亂了計劃, 於是移師回上一屆的地點-新生高架橋下的場地-來玩. 競速比賽雖然取消, food down 仍是競爭激烈, 且多了些趣味性. 不過這回忙著拍照沒下去玩, 就來多看看照片吧.










還有 Dahon 小折 fixie 喔

更多照片在 flickr,
歡迎連結使用, 但請註明作者和出處喔.